浩瀚新闻haohanxinwen

曾氏祠堂旧址:中西合璧 推广石雕(浩瀚体育图)

2023-11-04 15:54:3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天津市区的海河北岸,有一片具有鲜明意大利风格的庞大的建筑群,人们称之为“意大利风情区”。意风区西侧入口附近有一幢平面呈长方形,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的建筑。灰色的外墙庄重而典雅,沿南侧、北侧、西侧三面设有外廊柱,沿石阶而上,二层四面环廊,均匀分布的欧式廊柱在阳光下透出婉约之美,凡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那充满艺术积淀的建筑而赞叹。

  这座洋楼的主人曾是近代乐歌作家、浩瀚体育平台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曾志忞(1879—1929)。今人称这里为“曾氏祠堂”。

曾氏祠堂旧址:中西合璧 推广石雕(浩瀚体育图)(图1)

  曾志忞的父亲曾铸是两次被推为上海商务总会总理的近代著名爱国企业家。曾铸生于1849年,卒于1908年,字少卿,同安县城内北镇宫人。年幼时随祖父移居上海,勤学好问,且善绘画。成年后弃文从商,经营海味品致富。平素乐善好施,亲友仰仗他维持生活的有数十家之多。光绪十八年(1892),山东受灾,曾铸捐巨资助赈。山东巡抚详请奖给蓝翎盐运司衔。又于安徽、山西助赈,奖换花翎。后又在江苏淮州、徐州捐资助赈,在太仓州、嘉定县建义庄、设学塾。两江总督、江苏巡抚详请奖给二品封典,为他立“乐善好施坊”。曾投资镇江造纸厂和江西瓷业公司,发起组建上海商团公会。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广州等地为反对美国限制华工入境、盘剥华人,纷纷美货,呼吁收回苏浙路权。曾铸是美货、断绝与美国商务往来的组织者,严词声明要“伸国权而保商利”。两个月后,由于美国政府不肯妥协,美货运动在曾铸等人的倡导下,以上海为中心,迅速席卷全国,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美国商人想除掉他。曾铸不避艰险,毅然表示:“为天下公益死,死得其所。”曾铸病逝后,上海各界人士两次召开追悼会。一副挽联高度评价了曾铸的一生:“拼此头颅,尺书惊破美人胆;谁无血气,高唱叫醒中国魂。”

  曾铸喜爱艺术,与孙菊仙、潘月樵等京剧演员相友善;还喜欢西方音乐,曾资助高寿田、冯亚雄等人出国留学。曾志忞受父亲影响,很小便痴迷于音乐,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1902年与沈心工在日本发起组织音乐讲习会。1903年进东京音乐学校,专习音乐。1904年在东京成立亚雅音乐会,专门研习近代音乐。梁启超《饮冰室诗话》说他“留学东京音乐学校有年,此实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也。”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从现存照片上看,他自任指挥,浩瀚体育平台乐队共39人,比肖友梅创办的管弦乐队早十多年。在北京,他创办中西音乐会,改良京剧。他致力于音乐教育,编浩瀚体育、著、译十多种音乐理论和乐歌教材,尤以《乐典教科书》《教育唱歌集》影响最大。他的乐歌创作,虽逊于沈心工、李叔同,但在20世纪初也曾“家弦户诵”,他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时期重要的音乐教育家、活动家,热心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与学堂乐歌的编写。作为我国近代音乐教育重要的先驱者,曾志忞为近代音乐文化的引进与发展作出十分卓越的贡献。

  曾铸一生乐善好施,从事过很多慈善事业,临终前一年,以很大精力筹办一所为贫苦儿童提供受学和就业机会的慈善教育机构──上海贫儿院。他利用自己在工商界的深厚人脉,呼吁大家捐资出力,自己则带头捐献了3万元巨款。1908年6月,曾铸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临终前他希望其子曾志忞继承遗志,办好贫儿院。曾志忞自日本归国,承接上海贫儿院工作。1913年,北洋军进攻上海,贫儿院及曾志忞的住宅被大炮焚毁。曾志忞到了北京,担任大理院特约律师,并与高寿田、冯亚雄办起了中西音乐会。

  曾志忞落籍天津是出于对这里人文环境的钟情。据说,一次一位朋友约他去天津意租界小住,曾志忞初到天津就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特别对租界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状态产生了兴趣。他对朋友说:“这里可以安家呀。”他先在意租界租了三间房屋,居住大约一年。这期间,他详细考察了意租界的管理章程。浩瀚体育平台意租界规定:所有房屋建筑格局不能重复,住房不得数宅毗连,各马路两旁不准开设商店,饮食、杂物出售皆在本界菜市。曾志忞觉得这样的环境“居家异常清静”。1916年北京中西音乐会结束后,曾志忞在意租界内盖起一所住宅,在天津安家。他喜欢种植菊花,想“栽数亩秋菊,大是快事”。不久,又考虑其父的祠堂该建于何处。此时有朋友建议:“何不即求意界耶?”他自己也认为“此佳地矣”。他想,父亲生前未曾北游,而今日在此间供奉,想必九泉之下有知,“得毋掀髯一笑乎”。随后他与亲戚朋友商量,得到了支持。这座祠堂定名为曾氏寿鱼祠堂,用以纪念他的父亲曾铸(号寿鱼)。

  寿鱼堂于1916年10月动工,1917年9月落成,为中西结合式建筑,由祠堂、庭院、花房等组成。堂屋外侧有六根廊柱,屋顶为中式坡顶,祠堂在一层,另有一层为地窨。祠堂正中为大堂,供曾铸的神龛,岁时致祭。还有很大部分为住宅,其中有书斋、膳堂、地窨别室、电话室、客卧室、台球房、浴室等。为种花卉,还在庭园内设立温室。这里原为盐坨所在地,土质含盐分较多,故院内没有乔木,花卉多为盆栽。曾志忞在庭院的东角建了一间日式花房,这个花房并非点缀风景,按其说法,“使心目中朝夕警惕寓东邻可畏,不可一日或忘之意”。庭园内立曾铸的半身铜像,基座为汉白玉,花纹仿造意大利雕刻艺术,由曾经学过油画的曾志忞夫人曹汝锦监造。此外,还附立曾志忞之子曾宏杰的全身铜像。寿鱼堂建成后,由曾铸故交苏绍柄作《寿鱼堂记》,记录曾铸事迹及祠堂建设经过,由严修先生书写刻成碑。1920年1月23日的《申报》称,旅津“华人曾君”为上海人,“在天津置有大地产”;又称,1916年任天津意国花园建造委员会委员,捐助花木不少。“曾君”当指曾志忞。

  值得一提的是,寿鱼堂竣工后,曾志忞又开办了一所石雕工作室,名为中华美术石工制造所,大力推广汉白玉雕刻艺术。该所既定制汉白玉半身人像,也雕刻“神仙佛像、房屋石品、坟墓砖塔、瓦当方砖、庭院装饰”,无像不肖,靡物不精。该所有技师杨元科(曲阳石匠)、绘师方允常(上海教员)、监督曾志忞(名泽霖)。墙上悬挂“欲造石像者之照片及已经造成石像之照片”。时誉“中国破天荒之首创今人造像”。有人说:“曾氏寿鱼祠堂所在的天津意租界,是西方雕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地之一。”

  曾志忞去世后,夫人曹汝锦寄居上海,寿鱼堂的房产一度出租。新中国成立后,其原址改为光复道幼儿园。上世纪80年代,该园出了一位市级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有关部门总结她的事迹,我特去园内看望她,无意间目睹了这座建筑的状况,觉得这楼虽已陈旧,但独具特色,颇不寻常。2006年修复时,有人发现镌有“曾国荃之墓”的石碑,遂定为“曾氏祠堂”,其实此“曾氏”非彼“曾氏”。当年寿鱼堂的石雕工作室,数十石工铮铮工作,所造石刻甚多,亦有尚未完成或未及运出者,所谓“曾国荃之墓”的石碑很有可能是遗留在寿鱼堂的。

  这座建筑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果仔细看它的柱子,会发现每面有六根,是分成一、二、三这样三组,体现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一个原理。蕴藏典型的中国传统哲学。

  兼具中西风格,充满艺术积淀,这座被称为曾氏祠堂的建筑,生来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气派。(节选,有改动)

搜索